纯元,是《甄嬛传》中至关重要的角色,尽管她几乎未曾出场,却始终影响着后宫的风云变幻。皇帝对她痴心不改,后宫三千佳丽无不带着她的影子;皇后宜修对她恨之入骨,甚至在她去世后仍利用她的名声谋利;甄嬛虽未曾与她相见,却因她的宠爱和随之而来的变故,被逐出宫廷,在甘露寺受尽折磨,几乎命丧黄泉。就连高高在上的太后,也因她的事而痛心忏悔配资炒股怎么办理,更别说端妃、崔槿汐、果郡王等众多人物,似乎人人都与这位未曾露脸的女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我们对纯元的认识,唯有零碎的旁人口述。最详细的,便是关于她的离世真相:据说是妹妹宜修下毒害死了她,因皇帝偏爱纯元,原本属于宜修的皇后之位因此失落,妹妹由此怨恨纯元。然而,重读剧本和原著十一年后,我们发现这一切并非表面那么简单。
纯元的死,虽表面上是宜修下毒所致,但深层次的根源则牵涉到最疼爱她的母亲。正是母亲满怀欢喜地将女儿送上那条无法回头的路。纯元的母亲虽是朱府的正室,但种种细节表明,她在家庭中并不受宠。首先,她仅为朱府诞下一女,便再无子嗣,而朱府极其重视男丁,认为男孩能入朝为官,帮助太后朱氏扩大家族势力。若她被宠爱,夫君必会常留她院中,让她多育子嗣。母亲身体健康无碍,却只有纯元一女,这显然表明丈夫并未厚爱她,甚少光顾,她根本没有机会再生。其次,朱府父亲纳妾数房,显示正妻无法牢牢抓住丈夫的心,妾室因此得以分宠。其中一妾,竟是丈夫的青梅竹马,亦是后来的皇后宜修之母。纯元父亲准备迎娶初恋时,纯元母亲如临大敌,急忙将一名多年的同房丫鬟提升为妾室,联手对抗情敌。如果她真的受宠,丈夫怎会一再纳妾?正因不受宠,母亲才对丈夫的初恋心生忌惮,担心本就有限的关注会被瓜分殆尽。原著中还有一句话对纯元母亲的身份有暗示:“出自普通官员人家,只是姿容中上的大夫人。”这意味着她没有足够的美貌优势,也无强大的娘家撑腰,不像华妃那样凭借背景逼得丈夫宠爱。随着太后生下皇帝,朱家的地位日渐显赫,纯元母亲的娘家可能反倒需依靠丈夫。这些迹象无不说明,她是个不被宠爱的正妻。在这样一个深宅大院里活着,必然辛苦,委屈与痛楚难以言表。
展开剩余62%因此,当纯元这个起初因性别被冷落的女孩,渐显惊世容貌与聪慧时,母亲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。她倾尽全力培养纯元,教她《惊鸿舞》的曼妙舞姿,琵琶语的柔美旋律,诗词歌赋的才情风采,尤其强调她的温柔和美貌,这些才华成为纯元的利器。很快,纯元便成了朱府乃至周围人眼中的宠儿。终于有一天,太后为即将继位的皇帝选皇后时,纯元母亲坚信翻身时机来了。然而,太后却认为纯元虽美,但性格柔弱,难以撑起母仪天下的重任,难安定动荡的后宫。反倒是纯元的妹妹宜修,性格沉稳隐忍,更适合在后宫生存,稳固朱家皇后的位置。纯元母亲对此极为不满,觉得自己的女儿天生丽质,理应入宫,竟口出一句大错特错的话:“宜修是庶出,不宜入宫为后。”这句话彻底得罪了太后,也断送了她的希望。她忘了太后本身也是庶出。太后听罢只是淡淡一笑,斜靠椅背,目光漫不经心地扫过纯元母亲,令她满头冷汗:“哀家是庶出,宜修也是庶出。哀家没做过皇后,宜修也只能从妃子做起。但将来,哀家没坐上的皇后位,总要让自家人坐上。”眼看皇后宝座落入自己最不喜的妾室女儿手中,作为正妻的纯元母亲怎能忍气吞声?不但不能,她对纯元取代宜修的渴望反而日益强烈。然而她不敢公然对抗太后,实力不允许,丈夫也不会站在她这边——在朱家人眼里,嫡庶之分,容貌美丑无关紧要,唯有皇后必须姓朱。
事实证明,纯元母亲从未放弃过,她坚定执念着要将女儿送入皇帝身边,成为皇后。不久,她迎来了另一机会。宜修初入宫时颇受宠,皇帝几乎半月多天驻留她宫中,加上宜修能把宫中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,皇帝对她甚是赞许。宜修怀孕后,皇帝更是深情握着她的手承诺,待孩子出生立她为皇后。没想到,纯元母亲趁此时机,带女儿入宫探望宜修。表面看似探望孕中的妹妹,却处处显露深谋远虑。首先,太后一直防止纯元与皇帝相见,理由是纯元虽然美丽,却不适合帝王之家,若皇帝过于沉迷于她,必将自毁前程,甚至祸及身边人。太后多方阻挠,两人未曾见面。纯元母亲此次入宫,明显是瞒过了太后的监视。其次,纯元进宫时光彩照人,连宜修都识破这是嫡母的刻意安排。若仅是探望妹妹,何必如此打扮?作为尚未出嫁的闺阁女子,纯元理应懂得避嫌。如此盛装进入宫廷,无疑是为了吸引皇帝的目光。更重要的是,纯元母亲懂得太后一向不喜纯元做皇后,故她特意选择妹妹怀孕时,皇帝最易动情之际,带女儿盛装出击,终于成功让纯元与皇帝相见,并一举登上皇后之位。她自己,也借此洗刷多年被冷落的委屈,再不惧怕妾室分宠,在朱家昂首挺胸。
然而,她怎也未曾料到,自己一腔热望,竟将最心爱的女儿送上了绝路。这个过于美丽温柔的女子,终究毁于母亲的欲望与执念之中,而她永远无法知晓这段真相……
发布于:天津市